班主任皱起眉:“你们要讲的话怎么这么多啊?一个寒假没见,你们这张嘴是快被憋死了还是怎么样,拉链一拉,一会儿都难消停?”
立在教室后门的角落,骆缘掏书包里的言,低翻看起来。
骆缘回到了一个人的状态,像她的小学。
某次完值日生,没有人等,赶去堂,无意中听见了那个小团的议论。
“总觉得她阴气森森的。”
没有朋友,自然没有人能为她发声——“你们这些聊天的,能不能让开啊,这是她的位置”。
教尺一敲,同学们作鸟兽状散去。
别人找朋友,一个个找得好好的,只她不行。
没人愿意理她,怪不了别人,是她自己的问题。
一开始,同学们互不相识,骆缘跟随着一个可能会形成的小团,课间和午休总是常走到她们附近。
上课的时间最好混。
“全安静!”
同时,她显得有事可,占她位置的同学一会儿看到她,也不会到尴尬。
看书,看课外的书,不会被嘲讽“真努力学习啊”,招致反。
这事的质却也扯不上校园霸凌,有申诉……朋友的事,全看个人意愿,老师也不着。
[“你们说,‘她’值日,我们没有等她,真的好吗?”
同学们哈哈笑起来。
被孤立,算是孤立了门。她通
一个人在位置上午休,一个人吃饭,育课分组活动,听从育老师的分。
“是啊,酝酿半天,给她抛了个话题也不会接话,真心聊不来。”]
骆缘在笑声中合群地咧了咧嘴,实际上,完全没懂有什么好笑的。
她不传小纸条、不讲悄悄话,看看黑板、抄抄笔记,几节课就过去了。
她自己,就更不敢说了。
大多数时刻是不难的,不用笑、不用说话、不用找话题,还多了很多的空余时间,而小分时刻……忍忍也能过去。
因为怕不合群,所以努力,最终彻底失败。
不合群、向,是不知何时被贴上的标签。刚学时,她也提醒过自己,要努力去跟大家交朋友。
位置空来,骆缘立刻抱起书包,回座位坐。
中午午休,骆缘没打算去堂吃。
堂吃饭是一排排的长桌,大家成群结队地,划分了阵营。
后来,这个小团真的形成了。但她们中,并不会有人叫上她,课间不会、午休不会、早后一起回教室时不会、育课分组活动时不会,骆缘要是在旁边,她们倒也不会主动赶她走。
一个异类。
“啊,跟她讲话好尴尬啊。”
班主任的到来是解放。
她不知该去哪里呆着,所以尽量地,跟紧她们。
和朋友聊得差不多,跟别了几个星期的同桌、前桌,后桌也要问候,即便同学们已经坐好,底的窸窸窣窣声仍旧未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