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不参加考,等过几年国家政策开放之后,他也能提升自己的生活平。只是需要个人的奋斗和努力罢了。但是他已经有了多年的先机,能选择合适的行业,合适的生意,相比其他人已经是占了大便宜了。
当然,就现在而言,刘山还要过许多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。好在,在恢复记忆之前,他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。
但他当然不会那么蠢,告诉苏玉说她多此一举。既然苏玉有意把他们的恋关系公开化,那刘山也不会反对。
要是苏玉学习成绩很好,让苏玉平时教导刘山初中和中的知识,然后过个几年说刘山通过学习有了中毕业的文化平,那还可以让周围的人理解。然后他们夫妻一起学习,将来一起考上大学,还能被称一句夫唱妇随。
最得过且过的就是苏玉这种知青了,她上学的时候也没有学得多好,勉混了个中毕业,就想找一个能当工人的工作。可是国家政策的变动,使得她不得不乡种地。她完全没有什么上心,就想让自己过得轻松舒服一。之前是靠父母的补贴,当发现父母也不可靠的时候,就想在本地找一个丈夫来依靠,日后就依靠夫家生活。
这样的文化平说要去参加考,那不是开玩笑吗?
不过对刘山来说,不参加考也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。
刘山明白,或许正是因为苏玉自己就是个学渣,他确实没有合适的理由去参加考或者帮苏玉补习功课,所以苏玉才多次参加考却没有考上大学,而他自己本没有理由去参加考。
比较普通的知青,来乡的时候也会带几本书籍,例如中课本,或是文学书籍。哪怕对将来没有抱有太大的期望,他们也没有忘记学过的知识,以及自己知识青年的份。
他认了千八百个文字,不再是文盲了。以及学会了数学里基本的加减乘除。
所以苏玉在没有生活压力的况,靠自己是考不上大学的。也甭想指望她能教刘山多少知识,然后让刘山能考上大学了。
刘山这样一上午农活,中间肯定要喝的,他也像往常一样,带了一大搪瓷杯凉白开,自然不需要苏玉专门给他送。
其他的知青们,其中有上的都会不断的找书来学习,比如赶集的时候去县城里收破烂的地方看看有没有好的旧书,他们上有钱都花在这些地方上了。他们自学俄语英语,自学更深的数理化,甚至找到什么书就学习什么知识。这种求知才是这些知青上的本。哪怕乡种田,没有机会上大学,他们也不会随波逐,还是在追逐着知识。比如宋芳芳本质上就是这种人,当然,她不仅追求知识,也追求更好的生活平,更的社会地位之类的。
苏玉因为宋芳芳多和刘山说了几次话,突然有了危机,以为宋芳芳也看上了刘山,所以苏玉也采取了行动。也不再偷偷摸摸的行动了,而是在农活的间歇,就背着绿的军用壶,给刘山送喝。
但是苏玉明显是个学渣,还是个没有什么上心的学渣。估计一从学校毕业,就把所有学过的知识都扔到脑后了。
如果参加考,那么在大学毕业之后,国家会分工作。这样过一辈会非常的省心,除了认真工作之外,基本不需要自己努力谋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