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同意卡斯帕探员的分析,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幻想型的连环杀手。在那个臆想世界里,他自己是伸张正义的神。然而几年来,他越来越无法满足于自己个人的幻想,他需要更多来自外界的认同,所以他行事越来越调。”
“如果是职业杀手,他的调对自己和任务的委托人都是极大的风险。”凯德摊开双手,“你不觉得这样太不职业了么?”
“我还是觉得他是职业的,为了钱。缩短作案间隔是一种自信心膨胀的必然结果,你看,我们一直没能抓到他。再者,这个时间跨度也可能是他所需要的准备时长,他越来越熟练了。”尼说。
“呃,抱歉,我带着大家跑题了。”侧写员龇了龇牙。
“你们看每次卡片上的留言,他的字迹都会从左向右往上微微倾斜。这说明他是一个自尊心很,又
“他显然一个很有计划的人。他每次的行动都细到可怕。现场极其净,卡片上就连指纹都没有留。他在纽约的案我几乎都有亲自参与,一般发现了什么所谓‘线索’,最后往往是刻意误导警方的。”
言之意,什么样的委托人会付钱雇佣这样的杀手?
凯德听话地了一个抱歉的表,但里分明嚣张地写着“上面知了又能拿我怎么样”。
“在万圣节游|行上,他化装成了背负镰刀的骷髅,诸多文化里这都是死神的象征,他或许认为自己是生命的收割者。再者,所有卡片上都有那只睛的标记,是不是有几分‘上帝之’的味?就是那种‘我在注视着你’的觉。”行为分析的外援顿了顿,温柔地说,“这种凌驾于他人生命上的觉,是会上瘾的,或许他快控制不住自己了。”
“我同意他的需求正越来越难以满足,但是我对那个‘需求’本是什么持有不同意见。”凯德说,“留言的容起初还算中规中矩,接着就一次比一次挑衅。我认为这是一种不满或是愤怒的表现――他一直没有得到他所想要的关注。毕竟,我们有作媒不在这些凶杀案的报中提及‘匿名者’的卡片,或许正因如此,他才有了前几天晚上那种更加极端的表现。”
“我有一个愚蠢的问题。难就没有人像我一样怀疑这家伙本就只是一个职业杀手吗?”尼觉得自己憋了很久了,“拿钱办事,目标是据任务而定的。”
“好吧,我们可以先放关于作案动机的讨论。据这个趋势,不他想要什么,应该很快就会有新的行动。第二个问题,凶手是一个怎么样的人?”侧写员说。
“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现场是真正‘净’的,一个人的行为就是灵魂的投影,无论有无伪装。”网络另外一端的侧写员皱了皱眉,“所谓‘现场净’,就代表凶手有着极的分析能力和行动能力,对心理学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。”
接着凯德指向板上案与案之间的空隙:“另外,如果他只是单纯地在完成任务,作案间隔会比较有规律。但是我们这位杀手先生的‘冷却期’却明显地在缩短,他第一次作案是在2011年,离他的第二次作案相隔了整整十五个月,第二个的间隔是九个月。再看看现在,光今年就已经有四起案了。这个间隔越来越短,也就证明他的某种需求正在变得越来越难以得到满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