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先站来举荐张四维的是殷正茂,有了带大哥,其余张党人士纷纷跟上,元殊看时机成熟,不慌不忙地抛一份奏折,容却是当年吴维良受赵肃之名到山西查张家田地逃税的种种证据,赵肃隐而不发,临走前交给元殊,而元殊终于等到这个时刻的到来。
只不过这种准备毕竟时间尚短,而且无论是赵肃对于历史的认知,还是武将们从军事上的考量,都一致觉得在短期之,日本是不可能侵犯朝鲜的。
张居正在的时候,这种证据拿来,不但没什么用,反而还会引来两张联手对付赵肃,现在则不一样了,张四维既无张居正的势,也无张居正的威望,此事一,他必然要上折自辩,变主动为被动,原本的优势然无存,轻则被皇帝申饬,重则要挂冠离去。
以戚继光为首的武官竭力主张立即兵,而张四维一派,则提议再观望一阵,等到朝鲜王朝彻底不行了,再兵,以谋取最大的利益。张四维等人的想法,不能说是畏战,因为以的况来看,朝中许多人怀疑朝鲜早已与日本勾结,在私底达成协议,让日本取朝鲜,直指明朝,否则何以解释朝鲜这么一个不算小的国家,却沦陷得如此之快?
然而这种判断毕竟还是失误了,等到明朝反应过来的时候,朝鲜八几乎已经全失去,仅仅留靠近辽东半岛,也就是明朝和朝鲜边境的义州一带,还没沦陷。
多的人,将目光放在阁上。
对于究竟派不派兵援助朝鲜,朝廷是分为几派的。
赵肃虽然在南方,但几乎是朝廷收到奏报的第十天,他这里也见到了京城里派的特使,从来者中得知况,又连夜写好奏折,让人快回去,呈禀御前。
一池原本就不怎么清澈的,被元殊这么一搅和,又浑浊了三分,没等其他人作反应,又一件大事从天而降,砸了来。
第148章
事实上,就算他不说,朱翊钧本也是打算要兵的,但赵肃的奏折,无疑对于安定人
他在奏折里面说得很明白,不朝日是否同谋,日本最终的目的都是明朝,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鼾睡,如果明朝不及时兵加以震慑,等到日本真的打过义州,来到辽东,再想赶人,就不是那么容易了,而且辽东局势复杂,鞑靼、女真,乃至再北面的罗刹国,都不乏对大明边境虎视眈眈的,一旦给予他们和日本联合的机会,为时晚矣。
丰臣秀吉举兵犯朝鲜,短短一个月时间就攻汉城,到了六月,平壤也陷落了,朝鲜国王李昖仓皇逃,并连番派遣使臣京求援。
早在万历七年,朝廷就开始陆陆续续往朝鲜派细作,这些细作大分是以商人的面目在朝鲜境活跃,他们本确实也从事朝鲜与大明之间的人参交易,私底还要向朝廷这边的接人定时汇报况。
张居正一死,首辅之位就空了来,照常理来说,作为次辅的张四维是可以递补上去的,但是皇帝迟迟没有发话,阁臣对继任人选也几度争执不,原先追随张居正的王国光等人,在张居正死后,并没有投向张四维,反而左右摇摆,举棋不定的模样。
对于这场战争,明朝不能说没有准备,但也称不上筹备周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