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伯言之名,瑜早有耳闻。虽然我家早就远迁中原,然庐江太守的一切我们都知晓。季宁公平定庐江贼人黄穰与江夏蛮族的叛乱,让庐江百姓得以安宁,周氏一族都恩德。舒城将破之前,瑜曾快传书给主公,顿请征召陆氏弟仕。可惜只有季宁公一人独守太守府,后寻得公纪,却一直未获伯言。”周瑜一气说了许多。看陆议仍坐着不动。就亲自起替他盛了饭菜,端到他面前。
陆议听到这话,瞪着睛看着周瑜:“都督少年得志,不仅为孙策左膀右臂还居副帅之位,焉能同受我江东没落士族的苦痛?”
说:“都督是允许我说不么?”
“主公和瑜同手足。伯符的事就是我的事。”周瑜淡淡一笑:“伯言今年还未满十八,就撑起家族之业。瑜同受又深敬佩”
陆议听周瑜提起旧事,圈有些泛红,低声说:“在彼时不过十二三岁,徒有好学之名,却未懂报国之事”
“伯言,我们先用饭,你我都一天未,难不饿?”周瑜用力把陆议坐在几旁。
“周都督,兴平二年的家族之祸是我陆家和孙伯符之间的恩怨,你那时还在居巢,不关你事。何歉之有?”
周瑜端起酒杯:“伯言,瑜确实对你的境遇同受。当年家族遭遇灭之灾时,瑜也不过十四岁。周氏一族庐江舒县,祖父辈为汉室朝廷鞠躬尽瘁,董卓逆贼杀戮周氏成年男丁。先主公讨伐董卓为我周氏一族雪耻。我家已无成年男可以拜访孙破虏,瑜时年十五岁,自舒城迁往寿城拜会,得遇主公,知其为成大事之人。瑜忝长几岁,有肺腑之言相告。”
陆议专注地听周瑜说话,不知不觉地跟着他的思路问:“请都督明示”
“公瑾兄,恭敬不如从命。”陆议深深一揖。
“周都督,议素闻都督雄才伟略,学识见解深邃。议愿意留在都督幕府,和都督学习兵法方政,日后择明主而侍”陆议这么说是给自己留有了余地。他也确实佩服周瑜的文韬武略,心中想着跟他学习兵法财政。待几年之后,若孙策非盖世明主,那时自己文武皆备,即使再投曹或刘氏,也一定能谋得重用。周瑜说得对,现在去投他们,经验缺阙,只是被安置在谋士群中,未必能赢得青睐。
陆议听着他的诚恳言辞,心中思索:“人言周公瑾雄烈大气,果然是豪诚实之士。不如先委于他的幕府,观察世事,再决断。”
“伯言,自古择主择贤。主公青鼎盛,脾气暴烈了些,但他是个正直忠诚之士,襟远大之君。你若过江,无非是刘表帐或曹门廊。那里谋士如云,伯言江东士族,不易为其所倚重。莫若和瑜一起,效力伯符,共创清明基业,永固我江东大好山河。”周瑜举起酒杯。
周瑜也明白了他对孙策还存有疑虑,并不说破,微笑:“伯言,若蒙不弃,瑜痴长七岁,可否兄弟相称。你和仲谋相仿,以后瑜引你们相识。”
周瑜站起来,朝着陆议深施一礼:“伯言,周瑜替主公为四五年前破城之事致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