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靳理了理思路,:”失南郑者,或云郑人失国,南奔于此,故名也。厉共公二十六年,秦城南郑,垂二百年矣。惟南郑、咸阳,山川修阻,旋服旋叛。先惠文王更元九年,臣祖错引兵伐蜀,南郑复归。十三年,秦败楚丹阳,斩首八万,而得楚汉中,乃合南郑及汉中为汉中郡,治南郑。褒谷,即南郑,汉中郡守在焉。南郑,金,即蜀郡也。“
司靳:”张卿既知汉中地理,复当何策以通其?“
张禄:”非所谓也。吾思得一计,惟不知地理,故请教也也。“
张禄:”公乘请言汉中、南郑之事。“
得了王稽的指导,郑安平只在馆驿中吃了晚餐,就又匆匆赶回工地,到达时,已经深夜。郑安平叫醒了寐中的张禄,向他报告了王稽的主意。张禄心中盘算了一番,觉得有些理。第二天军后,就留司靳,请他分别给白起和汉中郡守写信,告知此事。司靳并不推辞,找张禄讨要了简牍,立即和张禄商量着写了两封书信,用自己的印鉴封了,分遣二名妥当之人,分别给白起和汉中送信。
司靳:”卿但有所问,臣所知者,不敢隐也。“
张禄:”臣愿发南郑之徒,自南而北,与吾相会于,可乎?“
司靳不知张禄所意,:”张卿勿忧!张卿但有所令,臣必频率士卒,竭力效之,除死方休!“
隅中时分,两批信使发上路。往咸阳的走的是新修好的栈;往汉中的,只能沿残破的栈,小心而行。
司靳:”其所通也,名南郑,汉中所治也。“
张禄闻言大喜,:”微公乘,臣焉知!令祖南郑及蜀,而其通。今公乘能行祖,亦孝也!“
张禄敬礼:”劳累公乘,心何忍焉!臣当请于王,或当再扰公乘,愿勿辞焉!“
司靳闻言笑了,:”褒谷所通,自然秦地,若其不然,修褒斜何为?“
郑安平鼓励他,若非别无良策,张禄也不敢惊动谒君;今急事迫,正要谒君一展襟怀!王稽也不知是被这几帽的,还是本来就想通了,踌躇了片刻,制定了一个通关方案。他对郑安平:”今者,臣往见秦王,王议之于相,相议之于郡守,非计之上者。以臣之见,司靳,武安君之所近也,别书一简,备言其策;汉中守,司错之旧也,靳自往说之,令其自效。臣于王暗通其意,则事必谐矣!“
张禄:”褒谷所,乃蜀何,岂有秦官?“
张禄:”所通何?“
司靳:”若得秦王兵符,自无虑也。“
王稽听说张禄要调用南郑的刑徒从南往北对修栈,虽然也知是个好办法,不过涉及的手续繁杂,需要惊动太多的人;不好,这边栈都快修到了,那边手续还没办来。他向郑安平提了自己的想法,如果不是十分必要,最好维持现有的计划,不要更改。一旦更改,涉及边远郡县,诸多掣肘!
给咸阳白起送信还好说,路百里,虽远而易通。往汉中送信就难了,这四五百里的路程,正常走,至少也得十天;而且路途过于遥远,一个人很不安全,还给他属了五十名卫兵。此人与汉中郡守有旧,但不善言谈,请张禄派一能言之士辅佐。要说能言,其余谁也比不上张禄,但张禄不可能离开。车右先生经不得路途劳累,也不考虑,想了想,只得请芒未。芒未经常在芒卯边理一些行政事务,纵算不得能言善辩,也算伶牙俐齿。张禄和司靳把两人叫到帐中,仔细地向他们介绍了目前的困难和解决之策,让他们务要说服郡守同意从南郑开工修路。直到两人都表示理解才罢。
司靳:”若有教令,焉敢辞!两相礼敬而退。走时,司靳还不忘带着盖聂耍剑。
张禄不敢怠慢,就篝火边,加上些柴,借着闪烁的火光,写了一封书牍,加印封好,交给郑安平,让他明日尽快谷,交给在郿县留守的王稽。郑安平就留在郿县,协助王稽办事;王稽若有所需,立即归告。
郑安平知自己的建议得到采纳,自然兴采烈,夜间几乎失眠。天亮后,匆匆吃过早饭,立即踏上栈,飞奔回斜谷。百里栈,郑安平用了半天时间跑完,谷后稍歇一刻,即往郿县城而来,在馆驿中找到了王稽。